人物故事:
伍映方,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江西靖安人,靖安县靖窑陶瓷坊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能工巧匠、中国民间陶瓷技艺传承人。30年来,他寻着古人足迹,守住泥土,点燃窑火,探索研究古法黑色陶瓷技艺,坚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上,为复活“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竭尽所能。
学艺——萌芽
伍映方祖籍为吉州窑的所在地吉安。其祖上世代以制瓷为业,后来迁徙到湖南。两岁时伍映方就跟在父亲身边,父亲做陶,伍映方就在他的工作室玩泥巴,也正是这样,在小小的伍映方心中就种下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像父亲一样玩泥巴、玩火。
伍映方自小天资聪慧,对陶瓷有着特殊的感情,又能吃苦耐劳,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不到6年,伍映方学会了传统制陶全套工序、技艺,成了父亲所带徒弟中进步最快、技艺最全面、技术水平最过硬,也是直至今天还在坚守的唯一一个徒弟。随着技艺的熟练,伍映方也渐渐不满足于现状,他越发渴望学习新的技术,于是他走遍了景德镇、醴陵、佛山等与陶瓷有关的所有城市。
伍映方经过多方学习和与前辈交流以后,决定沉下心来,开始研究制作黑色陶瓷古法技艺。经过潜心研究,他提出了一个目标和构想,不用硅酸盐等化工原料,采用祖辈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工艺技法——最原始纯天然古法技法,制作黑色陶瓷。
守艺——坚守
1994年,23岁的伍映方接过了父亲的制陶手艺接力棒。他把在外面打工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还借了十万块钱,和父亲一起,用手工建起了自己第一个窑。
30年来,伍映方经历了几次窑场关闭,后来因项目的进入需要搬迁,亲手垒起并付出6年心血的柴窑在挖土机的铁臂之下成为一片平地,伍映方依旧坚定地选择坚持下来。2010年,靖安县高湖乡老虎墩遗址出土文物——蛋壳黑陶觚,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其古法技艺一直难以破解。为破解该技艺,伍映方立足祖辈几代人深厚的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传承,挛起了一座32米的蛋形龙窑,用于古法技艺研究、再现。
查阅了无数资料,尝试了化工原料加入法、烟煤烟熏法等方法,但4年时间过去了,在出窑的陶瓷中,伍映方却始终没有看到一件黑陶。一直支持伍映方搞研究的父亲和妻子开始反对他继续研究黑陶,伍映方却偏偏要坚持,终于,在一个窑里面,他发现了一小片黑陶,这更加坚定了伍映方继续研究黑陶的信念。
悟艺——蜕变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伍映方下定决心再烧“最后”一次,就是这最后一次,“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蛋壳黑陶古法柴烧技艺复活了!复烧出来的蛋壳黑陶,薄如蛋壳,里外全黑,精美绝伦!靖窑黑陶制作技艺也因此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窑被江西省考古研究院授牌“黑陶研究基地”。不仅如此,他在还原古人烧制黑陶的基础上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把黑陶从600°C—900°C左右的烧成温度提高到1000°C—1250°C,使其无釉而产生釉面光泽,达到了瓷化的程度。
靖安黑陶作品经检测,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且含有高达0.72%的活性碳元素,作为实用器皿能起净化水质、吸附重金属、防辐射等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几十年的黑色陶瓷深耕,伍映方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从2016年起,伍映方用了3年多时间,制定完成传统黑陶、黑釉瓷、无釉黑瓷3个省级地方标准,为非遗加标准开了先河,为有效规范非遗作品的市场行为提供了依据,为非遗技艺保护建立了文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有序发展有着不凡意义。
授艺——传承
伍映方坚守初心、为陶瓷手艺传承奉献终身的决心与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已经不再反对他潜心研究黑陶,而是全力支持他的事业;2017年,他的大儿子毅然辞去了正式工作,加入传承队伍中;同年,他的小儿子报考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绘画专业,决心毕业后也跟着父亲一起传承手艺。
不仅如此,伍映方自筹资金15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300余平方米的非遗展馆,供国内外黑色陶瓷爱好者免费参观、学习、交流。投资50余万元建成体验室,伍映方亲自上阵,指导中小学生手工制陶,体验非遗技艺。不仅如此,伍映方还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为对外传播靖安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虎墩遗址的黑陶文化助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瑰宝等待着人们去探寻。伍映方执着与坚守是火与土最纯粹的古朴,也是一个传统手工艺者对传统文化最高的守护。(责任编辑:张慧磊 汪增泽)
来源:江西文明办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