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魏丰,男,192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1937年参加革命,17岁火线入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南征讨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青葱少年时,他在枪林弹雨中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退休以后,他走访多地为战友树碑立传、传承红色精神;耄耋之年,他签下遗体捐赠遗嘱、捐款20万元扶贫助困。他是天津市宁河区98岁的离休干部,一个用一生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的共产党员。
为革命浴血奋战
“七七事变”后,15岁的他听到“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的歌声时,受到启迪,立下了不当亡国奴的誓言,参加了任丘抗日人民自卫军。后被编入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第16团,随军转战晋察冀、冀鲁豫各抗日根据地,参加过南征讨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1939年冬,他所在的16团南进至阜城与连镇之间的孙镇一带时,遭到了日寇疯狂反扑,军区机关和团直属队,在战斗部队的掩护下,由孙镇北撤30余里,到达一条小河西侧的李家洼。17岁的魏丰虽然第一次参加这样激烈的战斗,他毫无畏惧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猛烈反击。太阳落山时,部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他的英勇表现受到领导表扬,在战斗中火线入党。
1940年8月,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任务是攻占娘子关以东的北峪、南峪车站和日寇据点,破坏铁路、桥梁、切断日寇西进交通线。他说:“这次战斗中,我的不少战友牺牲了,我也负了伤,特别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二营六连指导员闫冷同志不幸牺牲,增加了我对敌人的憎恨和要为战友们报仇的决心。”
1942年秋,日寇趁晋冀鲁豫根据地兵力空虚进行扫荡。战斗中,魏丰不幸负伤被捕。在狱中,他继续斗争,积极发动越狱暴动。虽然第一次暴动失败了,但魏丰没有放弃,随后又组织了几次暴动,不断有人成功越狱。魏丰说:“气急败坏的日寇决定将剩下俘虏运到东北挖煤,我在途中跳车逃脱,并继续抗日。”
日本投降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年夏天,魏丰他们不得不从王口镇撤出,到子牙河以西文安洼一带打游击。1947年6月,他在子牙河以东第五区当秘书,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6月,魏丰被调到静海县七区任区长兼武工队长,带领武工队到津捕铁路、运河沿岸开展游击战,一直到12月20日静海县宣告解放。
为英烈树碑立传
1983年魏丰离休后,并没有真正的休养,而是把离休看作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总是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心不能退,共产党员的初心不能变,于是他在1984年积极参与了中央军委组织的军队党史撰写工作,他一干就是3年。魏丰对撰写史料工作热情与执着受到广泛的称赞。
由于历史久远,有些史料需要调查核实,他冒严寒,战酷暑,走访了分布在全国各地100多位老战友和烈士家属,先后撰写了“晋察冀野战第16团的组建及主要战斗历程”“李家洼突围战的回忆”“南征讨逆”“巩固冀鲁豫边区”“拔掉日军大章据点”“百团大战中的16团”“怀念战友吴喜增烈士”等多篇回忆文章,都被收集到《南进支队战斗在冀鲁豫》一书中,得到冀鲁豫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组的表扬。他撰写了以本人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两本回忆录《坎坷人生》、《晚霞》,同时也为《天津老干部》杂志,《风展红旗如画》一书和《战斗的岁月》一书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10年来,他就有7篇征文获奖,为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红色记忆”。魏丰撰写的回忆文章,不仅丰富了军队党史资料,为教育下一代提供了珍贵教育资料,而且还为一些烈士找到家,并树碑立传。
为公益默默奉献
今年3月份的一天,正忙于准备换届工作的宁河区慈善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人说:“我是宁河区工业和信息局的离休干部魏丰。今年是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的决胜一年,我要捐款20万元,为脱贫奔小康贡献点力量,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当工作人员听完他要捐这么多钱很吃惊,他说,我手中有法律文件,我的财产我有支配的权利。
2014年10月,魏丰得知家乡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约保村在实施小学改造工程。他知道在80年前村里没有小学,要踏着泥泞的道路到邻村去上学,很艰苦,他要为改善家乡小学的学习条件出点力,捐款5万元,使村里孩子们上学不再走土路。
作为一名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2年的老兵,魏丰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我军的元帅更是无限的崇敬。他在2017年自己出资2万元,编辑出版了《开国元帅》一书,对我军的十大元帅的事迹作了详细的介绍,书免费发放后,深受读者的欢迎。
更令人惊讶钦佩不已的是,魏丰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最后的贡献。他说,我是唯物主义者,在入党时就立下誓言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的遗体如果还有益于生命和科研,那将是我最完美的追求和奉献。起初家人不同意,他执拗地说:“人死了就臭了,烧了就糊了,不如捐给国家。”在他的坚持下,家里人就同意了,他立下了遗嘱,让家人签了字,并在红十字会的参与下,在2014年9月办理了公证手续,实现了他的意愿。
在遗体捐献办完之后,魏丰又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人死后按人均占地4平方米算,14亿人就是56亿平方米,再过几代,加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占地,我们后代还有地可种吗,他们怎么生活?因此,他说服老伴(老伴陈光也是离休干部),死后不占国家土地,骨灰撒海,实行海葬,并立下遗嘱。他在2016年9月,向党组织作了书面汇报,同时让3个子女向区民政局写了申请,并在申请书上都签了字。这些手续都办完后,他还向家人讲,在他临终前交特殊党费5万元,并把这些都写在回忆录《晓霞》一书中,做为辞世时兑现的依据,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
来源:天津文明办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