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张小仁,男,汉族,1952年1月生,中共党员,退伍老兵、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向化村村民。30年前,原本生活并不富裕的张小仁主动将曾经收养妻子4年的养父接回家中,并任劳任怨照顾老人至今。村里的邻里很多人都说,虽然老人身边没有血缘至亲,但是他却是个真正的“有福之人”,这段跨越血缘关系的父子情已然成为了当地一段“孝老爱亲”佳话。
滴水之恩涌泉报,主动赡养传家风
张小仁的妻子倪春芬在9岁时被沈冠祥老人抱养。虽然日子清苦,但也可谓是其乐融融。可在倪春芬13岁时,沈冠祥老人的妻子因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沈冠祥一个大男人不方便带个小女孩,便把她过继到张小仁家,随后就外出务工一度毫无音讯。张小仁家风淳朴,父母都是善良朴素的农民,自倪春芬来到他家后,一家人和睦相处,使倪春芬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小仁与倪春芬婚后育有两子,日子虽然算不上富裕,倒也是幸福美满。
1991年秋天,60多岁的沈冠祥老人回到了家乡崇明,独自居住在破败不堪的祖屋中,无依无靠。得知养育过自己4年的老人回到家乡后,张小仁的妻子倪春芬想,老人此刻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是又有点犹豫,自己家中条件也不好,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家中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如果再将原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的沈冠祥老人接到家中,必将为原本就紧巴巴过日子的一家增添负担。张小仁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主动提出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他对妻子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谈不上什么大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老人对你四年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本,也不好忘恩,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是一位退伍老兵。老人家悉心养育过你4年,现在他无依无靠,我们就要为他养老送终。我和你两个人苦一点没关系,但定要好好报答老人家从前对你的养育之恩。”于是,张小仁便与妻子一起将老人接回了家中,并许诺为老人养老,让他安度晚年。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沈冠祥老人仍会激动不已,不善表达的他只会连连翘起大拇指,用眼角的泪水来表达着心中的感情。或许,从张小仁接他回家的那天起,老人就已经认准了这位“亲生骨肉”。在张小仁夫妇的榜样感染下,两个儿子也对这位爷爷有着特别的亲情。尽管在外务工,但两人时常会电话回家询问老人的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也会回来看望,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三十寒暑如一日,用爱凝聚“父子情”
时光荏苒,沈冠祥老人在张小仁家这一住就是30个寒暑。
沈冠祥老人刚到张小仁家时,张小仁的双亲健在。家中赡养三位老人,的确为张小仁夫妇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但就算日子清苦,张小仁夫妇也没有亏待老人一点点。张小仁的双亲吃啥、用啥、穿啥,沈冠祥老人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
十几年前,夫妻俩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翻建了房屋,并将一楼最宽敞的一个房间留给了沈冠祥老人居住。当搬进粉饰一新且明亮宽敞的新房时,不善言表的老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沈冠祥激动地说到:“我自己从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还住上这样的新房子!虽然在我年轻时收养了小芬没几年,但是你们夫妻俩居然照顾了我这个老头子那么多年,还待我如亲生父亲一样,这真是我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啊!”
2015年,沈冠祥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一下便倒地不起,呼吸也变得极为不顺畅。听见妻子的呼救后,当时也已经60多岁的张小仁骑车五六里将老人送到了镇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随后又是陪同辗转来到30多公里外的医院。在老人住院治疗期间,张小仁亲自在医院照顾老人。在同一个病房里的病友得知张小仁并非老人亲生时,无不露出钦佩之情。
携手人生后半程,其乐融融“大”“小”家
现如今沈冠祥老人已经96岁高龄了,身患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但老人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穿起居、就医配药都由年近七旬的张小仁一手操办。养父的房间、床铺、衣物收拾得干干净净,床头的小桌上,茶叶、水果、点心都一应俱全。一家子就这样日复一日过着普通又不失温馨的生活。在邻里眼中,老人沈冠祥是幸运的。“张小仁对老人确实好,虽然不是亲爹,他也是当亲爹一样看待,新鞋新衣、好吃的好用的都想着老人,还陪着老人遛弯谈心,我们看着都羡慕。”邻居黄赛金说。
如今,张小仁的家已“身兼数职”,向化镇向化村党群服务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睦邻修身点、“田间小喇叭”播音点等,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也都喜欢在闲暇之时到他家坐一坐,一起回忆火红的革命年代和光荣的参军经历,成为了老人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张小仁也总是推着轮椅让沈冠祥老人一起感受感受热闹的气氛,他的小家正逐渐壮大成一个充满温情的快乐“大家庭”。
每当听起别人夸赞他时,张小仁总说:“哺育子恩重于山。谁都有父母,养父母也不例外。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子,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
张小仁,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妻子养父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亲友四邻树立了榜样。(责任编辑:王楠)
来源:上海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