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好人!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中国 [切换]

      余信炎——因儿时一饭之恩 耄耋老人坚守诺言守护烈士墓70余年

      2022-11-25 14:09:43发布,长期有效,191浏览
    • 收藏
    • 置顶  |
    • 举报  |
    • 区域:中国
      • Q Q:867735559QQ在线交谈
      • 联系人:王苏杰
      • 电话:188****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 云好人提醒您: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记录好人好事,歌颂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好人一生平安!本站旗下有《中国好人网》以及各县市《好人网》请记住我们!
    • 信息详情
    人物故事:
    余信炎,1940年11月生,河南省商城县冯店乡杨摆埂村叶湾组村民。

    余信炎是大别山北麓商城县冯店乡杨摆埂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却与一座历经70余年的烈士墓结下了不解之缘。

    商城县冯店乡杨摆埂村村部向东南两公里,苍柏翠绿的小山包儿,拥着一座烈士墓。磊石河畔,掩埋无名忠骨的墓众多,这一座上却刻“马積明烈士之墓”。正因有名有姓,每年送灯上坟之余,余信炎把寻找马積明的亲人当作“事业”,一干就是70多年。

    70多年来,余信炎将烈士当做自己的亲人般尊敬、爱护。年愈80岁的他,为了寻找烈士遗属,多方奔走,竭尽全力。耄耋之年,他的遗愿就是要找到烈士遗属,送英烈魂归故里。这一切,都源于幼年时期与一位解放军战士的相识、相知,以及如亲人般的解放军同志对他的爱护。

    1947年的一天,山里来了一群当兵的,大人们都说那是“刘邓大军”。余信炎那年7岁,总是好奇地望着这些操着各地口音的人。“解放军很喜欢小孩,他们经常叫我们去吃饭,偶尔能吃到猪血炒青菜。”余信炎说,他很快就认识了司务长马積明。那时吃不饱饭的他,对马積明的赠饭之恩,心怀感念,下定决心有机会就要报答他。有一天,官兵们带着武器开拔到山上,一阵阵枪炮过后,反动派残余“小炮队”四处逃窜。此时,马積明与另一位战友外出买粮食正往回赶。半路逢敌,马積明腿部中枪,便将悉数物品、银元交给战友。战友走后不久,马積明面对“小炮队”毫不屈服,被残忍杀害。之后,赶去增援的同志含泪带回了马積明的遗体,开明绅士汤三爷主动将为自己留的棺材捐献出来。农村葬棺需用石灰做隔断,可保棺木不易腐烂,但当时并没有那个条件。60年代中期,墓内棺木腐烂,一位民兵营长组织人手重新装殓,移坟至村部东南。移坟期间,墓碑上的碑文丢了。幸好,早在掩埋遗体那天,余信炎透过泪水打湿的双眼,已将木质简易墓碑上的字深深刻在脑海里,并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翻开余信炎保留至今的小本本,上面写着:四川省彭县红岩乡第七自然村马積明烈士之墓。年幼的余信炎看着烈士魂撒家乡热土,心中充满了愤慨、激动,却又无能为力。他立志要保护好烈士义冢,为他找到家人,并将烈士遗骨交到家人手中。

    70年时光恍惚,每年清明、元宵,余信炎都会带些贡品,来到坟前,陪“老哥哥”说说话,为烈士墓培培土。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把马積明当成了自己的祖辈,祭祀逢年过节不落。

    “我一直想用我的养老金为他重新刻座碑。可是烈士出生哪一年,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亲人,我都不了解。四川省彭县红岩乡,现在可能位于成都市彭州市红岩镇,我让孙子在当地查过,也没有结果。”余信炎遗憾道。70年来,通过中央电视台寻人节目,嘱托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孩子们在网上发文,余信炎从未放弃过对马積明烈士后人的寻找。

    70年风雨兼程,岁月转瞬即逝,从青丝到白发,从弱冠到暮年,余信炎默默守护着革命烈士墓,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烈士的亲人,并以实际行动感动着远近乡亲,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村民。虽然老人还未实现愿望,但他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对烈士的许诺,用最平凡、最普通、却饱含热血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大别山区爱烈士、护烈士、感恩烈士的赞歌!

    来源:河南文明办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

    首发网址:http://china.yunhaoren.com/haorenbange/6176.html
    查看全部中国2021年好人榜信息
    发布一条中国2021年好人榜信息
    • 相关图片

    余信炎——因儿时一饭之恩 耄耋老人坚守诺言守护烈士墓70余年

    • 您可能感兴趣
    • 中国新发布
    发布人档案
    • 用户级别:管理组
    • 信用等级:信用值:2147483647
    • 实名认证:
    附近城市2021年好人榜
    18861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