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周冠南,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1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出站。
2010年他博士毕业来到中铁建大桥局集团,便一头扎进了施工现场,投入到这个沸腾的时代。他将深厚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留在了工地上,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解决了大量工程难题,取得了诸多荣誉,以实际行动,响应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
他是技术专家,专治各种工程技术疑难杂症。
周博士自2011年进入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协同工作站的其他几位博士后,带领年轻的技术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在杭州地铁工地,他提出了卵石层大流量承压水处治方法,使钱塘江边的深基坑得以安全开挖。在宁波地铁工地,他提出了异形基坑新型鱼腹梁组合支撑体系,将施工工期提前了两个月,确保了1号线的顺利通车。在南昌象湖隧道工地,在强透水地段设计了综合降排水工法,解决了南方的强降水对工程的影响,2015年春节的大年初三,南昌市政污水管道爆裂,致使大量污水涌入已完工的象湖隧道内,造成出口段箱涵基础及结构出现了问题。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当即中断假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项目的同志一道淌着污水了解现场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初七上班第一天会同业主、监理将问题圆满解决。面对工程项目中的重重困难,他总是这样勉励自己和同事:“办法总比困难多,高铁最终都通车。”也因为他一次次带领公司同事在技术方面攻克难关,解决了大量的棘手问题,大家都称他是工程领域的“年轻老中医”,专治工程上的各种疑难杂症。
他是管理新锐,把新型管理思维引入传统施工行业。
回到公司任职之后,他致力于将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当中。他牵头建立了三公司内部的信息化办公系统,把互联网+的新思维运用到传统的工程行业当中,在重点工程项目上安装监控设施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力推行工程管理可视化和互通互联,把远隔千里的项目全部结在三公司大网上。这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办公流程更简捷,项目管控更有利,更激发了传统行业的新活力,带动传统工程行业寻求新的发展。同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邀请了各知名高校、设计院的专家学者,对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性的培训培养。通过人员培训、导师带徒、职称答辩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让技术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提升,思路也日渐开阔。
他是执着的坚守者,始终遵循“把事情做好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把论文写在工程上,让青春绽放异彩。
作为名校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生,初到企业,头上有很多神秘的光环,但是他说:“博士只是一个标签,做好事情才是硬道理。在工作中,重要的不是高文凭,而是高水平。”同济大学校长在他们博士毕业典礼的时候曾寄语:你们要时刻记得自己是名博士,记住是因为你所担负的责任;但是你们也要忘记你是名博士,忘记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他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并且一直在努力践行着。
一年到头,他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两年行程就有22万公里,绕地球5圈半。他自己也在QQ签名上自嘲写道“每周都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这“旅行”总是太过惊心动魄。
一次,他从成都飞济南,飞机落地后刚把手机打开,便收到新疆一个在建项目的求救电话,隧道有一处异常。情况紧急,他一边给项目打电话布置应急方案,一边立即调整行程赶往新疆。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奔波,抵达现场已经晚上11点多了。他顾不上吃饭,立即赶到工地查看现场,了解具体情况,查看技术资料,分析异常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地质情况突变造成的突发性事故。于是当即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制定方案,布置具体分工,安排补救措施。等忙完这些,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他以街头的一碗牛肉面结束了这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折腾的一天。他不仅日常的工作生活都投身一线,就连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结婚,都是在工地上举办的婚礼。对此,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这是我的责任。至于结婚嘛,股票她都买了,无论涨落她也没办法啊。”
参加工作七年多,他一直坚持依托在建工程,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解决了现场大量的实际问题。先后总结形成了卵石层大流量承压水处治方法、异形基坑新型鱼腹梁组合支撑体系、明挖隧道强透水地段综合降排水工法、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成果,有利的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在同类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复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来源:天津文明办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